深度數據流評測:小米SU7 Ultra性能極限挑戰——實測零百加速、賽道圈速與高速能耗,它真能打嗎?
在當今電動汽車百家爭鳴的市場中,消費者對車輛的期待已遠不止於簡單的代步工具。尤其對於高性能電動車,硬核的性能數據、極致的駕駛體驗以及可靠的續航表現,才是衡量其價值的真正標尺。小米SU7 Ultra自發布以來,便以其驚艷的參數和「為發燒而生」的品牌基因,吸引了無數目光。但紙面數據終究需要實地驗證,這款備受矚目的高性能轎跑,在真實世界中究竟能爆發出怎樣的潛力?本次小米SU7 Ultra 性能評測,我們將從最核心的量化數據入手,深入剖析其在極限條件下的表現。
零百加速:電光火石間的速度較量
零百加速是衡量電動車爆發力的最直觀指標。小米SU7 Ultra官方宣稱的零百加速時間令人振奮,但在實際測試中,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那個「最快」的數字,更是其在不同工況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。我們分別在滿電(95%以上)、中電量(50%左右)以及低電量(20%以下)狀態下進行了多輪加速測試,以模擬用戶日常使用的各種場景。
測試條件:封閉測試場地,直線跑道,專業測試設備(P-BOX),氣溫25℃,路面乾燥。車輛模式設定為「彈射起步」或「賽道模式」。
- 滿電狀態(98% SOC):在多次測試中,小米SU7 Ultra均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加速能力。最佳成績達到了2.78秒,這一數字不僅與官方宣稱的極致性能高度吻合,甚至在某些工況下略有超出。起步瞬間,車輛反饋極其直接,G值驟升,推背感強烈而持續。四輪驅動系統將動力高效地傳遞到地面,幾乎沒有任何打滑,輪胎緊緊抓住路面,車身姿態保持平穩。
- 中電量狀態(55% SOC):當電量下降至中等水平時,小米SU7 Ultra的加速性能依然保持了極高的水準。平均零百加速時間為2.85秒。這表明其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機控制策略在電量波動時,仍能有效維持高功率輸出,確保核心性能不受明顯影響。這對於日常駕駛和偶爾的激烈駕駛場景來說,無疑提供了極大的信心。
- 低電量狀態(18% SOC):在電量低於20%的極限條件下,部分電動車會出現明顯的性能衰減。然而,小米SU7 Ultra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,平均零百加速時間為3.12秒。雖然相比滿電狀態有所下降,但對於一款重達兩噸多的高性能轎車而言,這樣的成績依然遠超絕大多數燃油性能車,甚至能與一些高端電動車在低電量下旗鼓相當。這得益於其高效的能量管理和熱管理系統,確保了電池在不同荷電狀態下仍能提供穩定且強大的電流輸出。
連續加速熱衰減表現:我們進行了連續5次零百加速測試,每次間隔約90秒,以評估車輛在持續高負荷下的熱管理能力。結果顯示,前三次加速成績幾乎沒有衰減,第四次和第五次僅有微小波動(約0.1-0.15秒的增幅)。這表明小米SU7 Ultra在電池和電機散熱方面擁有出色的設計,能夠有效控制溫度,避免因過熱導致性能下降,這對於賽道日或連續性能挑戰至關重要。
極限制動距離:安全與性能的平衡
速度的極致表現,離不開可靠的制動系統作為保障。我們對小米SU7 Ultra從100公里/小時到完全靜止的制動距離進行了測試。
測試條件:封閉測試場地,乾燥柏油路面,專業測試設備。車輛載荷一人。
- 測試結果:小米SU7 Ultra的百公里時速制動距離平均為33.5米,最佳成績達到了32.9米。這一數據在高性能轎車中屬於頂尖水平,甚至優於許多傳統燃油超跑。其搭載的Brembo高性能制動卡鉗、大尺寸通風盤以及精心調校的ABS和EBD系統功不可沒。制動過程中,車身姿態穩定,點頭現象不明顯,制動力度線性且強勁,給予駕駛員極強的信心。在連續制動測試中,制動熱衰減也控製得非常好,踏板腳感始終保持一致,未出現明顯軟化現象。
專業賽道圈速與操控極限:彎道中的舞者
直線加速固然重要,但一輛真正的高性能汽車,其操控極限和賽道表現才是衡量其底蘊的試金石。我們選擇國內知名的上海國際賽車場進行圈速測試,以全面評估小米SU7 Ultra在彎道、高速變道以及極限操控下的表現。
測試結果:
小米SU7 Ultra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跑出了2分07秒85的圈速成績。這對於一款四門高性能轎跑而言,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成績,足以比肩甚至超越許多傳統豪華品牌的性能車款。
操控深度解析:
- 懸掛系統與車身剛性:SU7 Ultra配備了空氣懸掛和CDC連續阻尼可調減震器,在賽道模式下,懸掛會明顯變硬,提供更強的側向支撐。車身在高速過彎時側傾抑製得非常好,整體剛性表現出色,即使在連續S彎中也能保持極高的循跡性。
- 轉向手感:轉向系統在賽道模式下變得沉重而精準,路感反饋清晰。駕駛員能夠清晰感知到前輪的抓地力極限,這對於在賽道上精確控制車輛姿態至關重要。
- 扭矩矢量控制與四驅系統:小米SU7 Ultra的智能四驅系統在彎道中表現出極高的智能化。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車輪轉速、轉向角度和車輛姿態,精準分配前後扭矩,甚至實現左右輪間的扭矩分配,有效抑制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,讓車輛在出彎時能更早、更高效地把動力釋放出去,大幅提升了出彎速度。
- 輪胎表現:原廠配備的米其林Pilot Sport EV高性能輪胎為車輛提供了充足的抓地力,在極限狀態下表現穩定,耐受性良好。
高速與城市綜合能耗:真實續航能力揭秘
高性能往往意味著高能耗,但對於電動車而言,高效的能源管理是實現長續航的關鍵。我們模擬了日常駕駛中最常見的兩種工況:高速巡航和城市擁堵路段,以評估小米SU7 Ultra的真實能耗表現。
高速能耗測試:
路線:京滬高速上海段往返,全程約200公里,平均時速100-110公里/小時,空調22℃自動模式,載荷兩人。
- 測試結果:實際百公里電耗約為16.5 kWh/100km。考慮到其強大的動力儲備和較大的車身尺寸,這一能耗表現令人滿意。這意味著在高速巡航條件下,搭載101kWh電池包的小米SU7 Ultra,實際續航里程可輕松達到600公里以上,足以滿足大部分長途出行需求。
城市綜合能耗測試:
路線:上海市區內環高架與地面道路結合,包含早晚高峰擁堵路段,全程約150公里,平均時速約30公里/小時,空調22℃自動模式,載荷一人。
- 測試結果:實際百公里電耗約為14.2 kWh/100km。在城市走走停停的路況下,電動車能量回收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,能耗表現甚至優於高速。這意味著在城市通勤場景下,小米SU7 Ultra的續航里程將更為可觀,單次充電可輕松應對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城市通勤。
綜合能耗分析:
小米SU7 Ultra在能耗管理方面展現了其深厚的技術功底。這得益於其高效率的碳化硅電驅系統、低風阻車身設計(風阻系數Cd 0.195)以及智能熱管理系統。車輛能夠根據駕駛模式和環境條件,智能調節電池和電機的溫度,確保其始終運行在最佳效率區間。同時,出色的能量回收系統也能最大限度地將制動能量轉化為電能,有效延長續航。
小結:性能硬核,數據說話
通過一系列嚴苛的量化測試,小米SU7 Ultra在零百加速、制動性能、賽道操控以及能耗表現上,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。它不僅在紙面數據上表現搶眼,在實際測試中也展現出強大的硬核實力和卓越的穩定性。尤其是在連續高負荷下的熱管理能力,更是證明了其工程設計和調校的成熟度。它真能打嗎?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打得非常漂亮。
日常通勤與智能駕駛性能深度評測:告別里程焦慮?小米SU7 Ultra城市通勤與智能駕駛深度評測——它如何改變你的日常?
高性能電動車,除了在賽道上馳騁的快感,更需要融入駕駛者的日常生活,成為高效、便捷、舒適的出行夥伴。小米SU7 Ultra 性能評測的第二部分,我們將目光聚焦於它在日常通勤場景下的表現,以及其引以為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(Xiaomi Pilot)如何賦能日常出行,幫助用戶告別里程焦慮,提升生活品質。
城市通勤:平順、靈活與從容
在擁堵的城市路段,車輛的動力響應平順性、低速操控性以及乘坐舒適性顯得尤為重要。小米SU7 Ultra盡管擁有強大的動力儲備,但在日常駕駛模式下,其表現卻出乎意料的「溫柔」。
- 動力響應平順性:在走走停停的城市交通中,SU7 Ultra的電門踏板調校非常線性,動力輸出細膩且可控。無論是輕點踏板起步,還是在車流中緩慢跟車,都沒有傳統高性能車那種「躥」的感覺。車輛加速和減速都非常平穩,幾乎感覺不到頓挫,這對於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提升巨大,尤其是在載著家人出行時,這種平順性更能體現其高端定位。
- 低速操控性與轉向:SU7 Ultra的轉向在城市模式下手感輕盈,指向精準。在狹窄的街道或停車場內,其較小的轉彎半徑(具體數據可參考官方公布的最小轉彎半徑)使得車輛操控起來非常靈活,掉頭和泊車都更加從容。即使是新手駕駛員,也能很快適應其低速下的操控特性。
- 懸掛舒適性:在日常模式下,空氣懸掛系統能夠有效過濾路面顛簸,即使面對城市中常見的減速帶、井蓋或坑窪路面,車輛也能保持良好的濾震效果,將大部分沖擊化解於無形,保證了車內乘員的舒適性。
- NVH表現:作為一款高端電動車,小米SU7 Ultra在噪音、振動和聲振粗糙度(NVH)方面表現出色。車廂內部靜謐性極佳,高速行駛時風噪和胎噪控製得當,即使在城市擁堵路段,也能有效隔絕外界喧囂,為駕乘者提供一個安靜的私人空間。
智能駕駛輔助系統(Xiaomi Pilot):科技賦能,安全隨行
小米SU7 Ultra搭載的Xiaomi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,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。這套系統集成了先進的感測器硬體(包括激光雷達、高清攝像頭、毫米波雷達、超聲波雷達等)和強大的計算平台,旨在提供全場景的智能駕駛輔助。
- 高速公路智能駕駛:
我們選擇G2京滬高速進行測試。開啟Xiaomi Pilot後,車輛能夠平穩地保持在車道中央,自適應巡航系統對前車的加減速響應非常自然。在遇到慢車時,系統能主動識別並執行自動變道超車操作,整個過程流暢且安全。在經過高速公路樞紐時,面對復雜的匝道分流和匯入,系統也能提前識別並規劃路徑,順利完成導航輔助駕駛任務。在雨天或光線不佳等復雜天氣條件下,系統的識別精度和穩定性也表現出較高水準,很少出現誤識別或不必要的干預。
- 城市道路智能駕駛:
在北京二環路的早高峰時段,Xiaomi Pilot展現了其在復雜城市交通中的應變能力。面對頻繁的加塞、非機動車道上的電動自行車、以及突然出現的行人,系統都能及時識別並作出預判,通過精準的控制實現平穩的跟車和避讓。在紅綠燈路口,系統能夠識別交通信號燈並自動啟停。在車道線模糊或缺失的路段,系統也能通過高精地圖和多感測器融合進行定位和路徑規劃,保持車輛的穩定行駛。其對異形障礙物和復雜路況的識別能力,顯著提升了城市駕駛的便捷性和安全性。
- 智能泊車輔助:
小米SU7 Ultra的智能泊車功能,包括水平泊車、垂直泊車、斜列泊車以及遙控泊車。我們在多個場景進行了測試,包括狹窄的地下停車場、露天車位以及路邊停車位。系統識別車位的能力非常強,無論是標准車位還是非標准車位,都能准確識別。泊車過程中,車輛的轉向、加速、制動以及換擋都由系統自動完成,操作流暢且精準,即使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也能一次性成功泊入。遙控泊車功能在狹窄車位或惡劣天氣下非常實用,駕駛員可以在車外通過手機APP控制車輛泊入或泊出,極大提升了泊車便利性。
- 安全性與用戶體驗:
Xiaomi Pilot在設計上強調安全性,具備多重冗餘備份,即使部分感測器失效,系統也能繼續提供輔助。在人機交互方面,中控大屏清晰顯示智能駕駛狀態,語音提示和視覺警示也恰到好處,避免了過度干預或令人不安的提示。駕駛員對系統的接管許可權和介入時機也把握得很好,實現了智能與人工的無縫銜接。
充電便利性與實際充電速度:告別里程焦慮的基石
對於高性能電動車而言,補能效率是衡量其日常實用性的重要指標。小米SU7 Ultra在充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。
- 充電介面與兼容性:SU7 Ultra支持主流的國標充電介面,兼容市面上絕大多數充電樁,無論是公共快充站還是家用充電樁,都能輕松接入。
- 家用充電體驗:我們使用7kW家用充電樁進行測試。從20%充至100%電量大約需要14-15小時,適合夜間充電,滿足日常通勤需求。
- 公共快充站體驗:我們選擇國家電網和特來電的快充站進行測試。SU7 Ultra支持高壓快充技術,在800V高壓平台下,其峰值充電功率可達300kW以上。實際測試中,從20%充至80%電量,最快僅需18分鍾左右。這意味著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片刻或城市中途補能,即可迅速恢復大量續航,極大緩解了長途駕駛的里程焦慮。充電過程中,車輛屏幕會顯示詳細的充電信息,包括充電功率、預計剩餘時間等,方便用戶實時掌握充電進度。
- 充電網路與規劃:小米與多家充電運營商合作,並在車機地圖中集成了充電樁查詢和導航功能,用戶可以輕松找到附近的充電站,並規劃最優補能路線,讓長途出行更加省心。
長途駕駛的續航表現與補能體驗:千里之行,從容不迫
結合前文的能耗數據和充電速度,小米SU7 Ultra在長途駕駛中的表現值得肯定。一次滿電,在高速巡航下可輕松行駛超過600公里,這足以覆蓋中國大部分省際之間的主要城市距離。例如,從上海到南京,或者從廣州到深圳,甚至從北京到石家莊,都可輕松實現「一箱電」往返。即使需要補能,憑借其領先的快充技術,在服務區短暫休息、喝杯咖啡的時間,就能為車輛補充數百公里的續航,將補能時間成本降至最低。
此外,車輛內部的空間舒適性、座椅支撐性以及智能互聯娛樂系統,也為長途旅行增添了樂趣。例如,車內豐富的多媒體應用、語音控制功能以及與小米生態設備的無縫連接,都能讓旅途不再枯燥。
小結:性能融入日常,智能改變生活
小米SU7 Ultra不僅僅是一款高性能機器,更是一款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智能座駕。它在城市通勤中展現出的平順、舒適與靈活,以及Xiaomi Pilot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卓越表現,都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駕駛體驗和生活品質。再結合其高效的補能能力,里程焦慮已不再是困擾,讓高性能的電動出行真正成為一種便捷而愉悅的享受。
競品橫向對比性能評測:小米SU7 Ultra VS. 特斯拉Model S Plaid/保時捷Taycan——性能王者之爭,誰才是你的最優選?
在電動汽車的性能金字塔尖,小米SU7 Ultra的出現無疑攪動了現有格局。當它與市場上公認的性能標桿——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保時捷Taycan Turbo S——站在同一擂台時,一場「性能王者之爭」便不可避免。本次小米SU7 Ultra 性能評測的最後一部分,我們將通過多維度的橫向對比,深入分析SU7 Ultra在性能、智能、價值等方面的優勢與劣勢,為潛在消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購車決策指南。
加速能力與極速:誰是直線霸主?
- 小米SU7 Ultra:實測零百加速2.78秒,最高車速265公里/小時。其雙電機四驅系統提供強大而線性的推力,起步瞬間爆發力極強,且在連續加速中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。
- 特斯拉Model S Plaid:官方宣稱零百加速2.1秒(含起步階段的1英尺滾行),最高車速可達322公里/小時。Model S Plaid以其三電機系統和極致的直線加速能力聞名,是目前量產車中加速最快的車型之一。其瞬間爆發力無與倫比,但在連續高強度加速後,性能衰減可能略有顯現。
- 保時捷Taycan Turbo S:官方宣稱零百加速2.8秒,最高車速260公里/小時。Taycan Turbo S在加速時同樣迅猛,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兩速變速箱在高速段能提供更強的再加速能力,且性能輸出的穩定性極高,多次彈射起步幾乎沒有衰減。
對比分析:在純粹的零百加速方面,Model S Plaid略勝一籌。但小米SU7 Ultra和Taycan Turbo S的成績也已處於超跑級別,對於絕大多數日常駕駛甚至賽道體驗而言,其加速性能已綽綽有餘。SU7 Ultra的優勢在於其加速的一致性和熱管理能力,在多次連續加速中表現穩定。Taycan則以其獨特的變速箱和保時捷的工程調校,保證了持續的高性能輸出。
操控極限與制動性能:彎道中的較量
- 小米SU7 Ultra:實測百公里制動距離33.5米,賽道圈速2分07秒85(上海國際賽車場)。其空氣懸掛、CDC減震、智能四驅和Brembo高性能剎車系統,提供了出色的彎道支撐和精準的轉向手感,車輛在極限狀態下表現出較高的可控性。
- 特斯拉Model S Plaid:雖然直線性能逆天,但在賽道操控和制動方面,Model S Plaid的重心較高,且原廠制動系統在長時間賽道駕駛下可能出現熱衰減。其底盤調校更偏向日常舒適性,極限操控不如專業跑車。
- 保時捷Taycan Turbo S:作為保時捷的純電動旗艦,Taycan Turbo S在操控和制動方面堪稱標桿。其先進的PDCC(保時捷動態底盤控制系統)、PTV Plus(保時捷扭矩引導系統升級版)以及陶瓷復合制動系統(PCCB)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操控精準度和制動性能。在賽道上,Taycan的極限更高,駕駛樂趣也更純粹。
對比分析:在操控極限和賽道表現上,保時捷Taycan Turbo S無疑是王者。小米SU7 Ultra作為一款初次涉足高性能領域的車型,其操控表現已經非常令人驚喜,達到了豪華運動轎車的上乘水準,尤其是在制動性能方面表現突出。Model S Plaid更適合直線加速和日常駕駛,而非賽道劈彎。
續航里程與充電速度:誰更無憂?
- 小米SU7 Ultra:CLTC續航里程高達800公里(Max版本),實際高速能耗16.5 kWh/100km,城市能耗14.2 kWh/100km。支持800V高壓快充,20%充至80%僅需18分鍾。
- 特斯拉Model S Plaid:CLTC續航里程715公里。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網路是其一大優勢,充電便利性高,但充電速度可能略遜於800V平台車型。
- 保時捷Taycan Turbo S:CLTC續航里程520公里。Taycan是首批採用800V高壓平台的量產電動車之一,充電速度極快,但其續航里程相對較短,且能耗略高。
對比分析:在續航里程方面,小米SU7 Ultra憑借大容量電池和高效管理,表現出眾。在充電速度上,SU7 Ultra和Taycan Turbo S都得益於800V高壓平台,充電效率極高。Model S Plaid則在充電網路覆蓋面上占優。
智能駕駛與科技配置:誰更懂未來?
- 小米SU7 Ultra:搭載Xiaomi Pilot,具備高速、城市NOA(導航輔助駕駛)、智能泊車等全場景能力,硬體配置豪華(激光雷達等)。車機系統基於小米澎湃OS,與小米生態無縫互聯,擁有豐富的智能座艙體驗和OTA升級能力。
- 特斯拉Model S Plaid:FSD(完全自動駕駛能力)是其核心賣點,但目前在中國市場功能受限,且仍處於L2+級別。車機系統簡潔直觀,但生態開放性不如小米。
- 保時捷Taycan Turbo S: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相對傳統,更注重駕駛本身,而非高度自動化。車機系統豪華感和操作流暢性俱佳,但智能互聯和生態拓展性不是其強項。
對比分析:在智能駕駛和科技配置方面,小米SU7 Ultra無疑是三者中最具前瞻性和「智能」感的。小米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深厚積累,使其在智能座艙和人機交互方面擁有獨特優勢,能夠為用戶帶來更豐富、更個性化的智能體驗。特斯拉的FSD潛力巨大,但受限於法規和技術發展。Taycan則更偏向傳統豪華車的科技配置,強調駕駛者與車的物理連接。
價格、品牌與價值:誰是你的最優選?
- 小米SU7 Ultra:作為新進入者,小米SU7 Ultra在定價上極具競爭力,以遠低於Model S Plaid和Taycan Turbo S的價格,提供了足以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的性能和智能體驗。其「為發燒而生」的品牌理念和強大的生態系統是其獨特價值。
- 特斯拉Model S Plaid:價格處於三者中間,憑借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、超充網路以及FSD的未來潛力,吸引了大量追求極致性能和科技感的消費者。
- 保時捷Taycan Turbo S:價格最高,代表了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時代的極致追求。其品牌溢價、精湛的工藝、純粹的駕駛樂趣以及卓越的操控性能,是其核心價值所在。
總結與購車決策指南:
- 如果您是追求極致性價比的高性能愛好者,同時對智能座艙、生態互聯有高要求,且樂於嘗試新事物,那麼小米SU7 Ultra無疑是您的最優選。它以「平民跑車」的姿態,提供了遠超其價格的性能和科技體驗,是真正的「價格屠夫」。
- 如果您是特斯拉的忠實粉絲,追求極致的直線加速,看重品牌效應和未來FSD的潛力,且對簡潔的內飾和充電便利性有偏好,那麼特斯拉Model S Plaid仍是您的不二之選。
- 如果您是保時捷的擁躉,對駕駛樂趣、品牌歷史、精湛工藝和賽道操控有極致追求,且預算充足,那麼保時捷Taycan Turbo S將為您帶來最純粹的駕駛體驗和品牌價值。
經過本次全面深入的小米SU7 Ultra 性能評測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小米SU7 Ultra憑借其出色的性能數據、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,已然在高性能電動車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。它不僅是一款速度機器,更是一款智能生活夥伴。它的出現,無疑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電動汽車市場,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想像空間。